胆寒发竖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ǎn  hán  fā  shù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hiver and shiver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胆寒发竖”的成语拼音为:dǎn  hán  fā  shù,注音:ㄉㄢˇ ㄏㄢˊ ㄈㄚˋ ㄕㄨˋ,词性: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害怕,年代:古代成语,出处: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好及第恶登科》:“李少卿又曰操空弮,冒白刃,闻者靡不胆寒发竖,永为子孙之戒。”,基本解释:形容恐怖之极。,例句:唐代杜牧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远望有感》诗中有句:“鬼火犹未熄,人声即萧疏,但闻楼阁鹭胆寒,时闻林下鹿发竖。”意为在秋夜将晓时,楼阁上的鹭鸟因为感到恐惧而害怕,而林中的鹿也因为害怕而耳朵竖立起来。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拼音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ǎn  hán  fā  shù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注音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ㄉㄢˇ ㄏㄢˊ ㄈㄚˋ ㄕㄨˋ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词性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害怕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英文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hiver and shiver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年代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古代成语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解释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形容恐怖之极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出处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好及第恶登科》:“李少卿又曰操空弮,冒白刃,闻者靡不胆寒发竖,永为子孙之戒。”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例句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唐代杜牧《秋夜将晓出篱门远望有感》诗中有句:“鬼火犹未熄,人声即萧疏,但闻楼阁鹭胆寒,时闻林下鹿发竖。”意为在秋夜将晓时,楼阁上的鹭鸟因为感到恐惧而害怕,而林中的鹿也因为害怕而耳朵竖立起来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补充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