抹一鼻子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ǒ  yī  bí  zi  huī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nose of ashes
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抹一鼻子灰”的成语拼音为:mǒ  yī  bí  zi  huī,注音:ㄇㄛˇ ㄧ ㄅㄧˊ ㄗ ㄏㄨㄟ,词性:作谓语;指自讨没趣,年代:近代成语,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7回:“赵姨娘来时,兴兴头头,谁知抹了一鼻子灰,满心生气,又不敢露出来,只得讪讪的出来了。”,基本解释:比喻本想巴结讨好,结果反倒碰个钉子,落得很没趣。,例句:明朝·杨慎《牧童喂马图歌七首(其七)》:“高人下笔成文章,笔势尽挥万化烟。咫尺伾伾可吹嘘,速取笔来摹化萃。常得除宫放却憎,多患科讼如捣绵。一策出口即如熨,把诗翻向青云覆。”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拼音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ǒ  yī  bí  zi  huī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注音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ㄇㄛˇ ㄧ ㄅㄧˊ ㄗ ㄏㄨㄟ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词性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谓语;指自讨没趣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英文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nose of ashes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年代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代成语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解释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比喻本想巴结讨好,结果反倒碰个钉子,落得很没趣。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出处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7回:“赵姨娘来时,兴兴头头,谁知抹了一鼻子灰,满心生气,又不敢露出来,只得讪讪的出来了。”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例句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朝·杨慎《牧童喂马图歌七首(其七)》:“高人下笔成文章,笔势尽挥万化烟。咫尺伾伾可吹嘘,速取笔来摹化萃。常得除宫放却憎,多患科讼如捣绵。一策出口即如熨,把诗翻向青云覆。” |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补充纠错